加密資產不斷演進,您的財富結構也應同步優化

常被忽視的問題

 

 

您已建立了一個由比特幣、以太坊或私募代幣構成的加密資產組合,市值達數百萬美元,卻尚未構建合法且穩固的資產保護架構。

 

許多高淨值的加密資產持有者仍然依賴於:

 

  • 以個人名義註冊的錢包

  • 無任何書面繼承機制

  • 缺乏對資產查封或所有權爭議的法律保護機制

  • 在身故或失能後,家人無法訪問資產

 

去中心化賦予加密資產強大的自由性,但也帶來了脆弱性。一旦私鑰遺失或本人無法操作,整個資產可能永遠消失。

 

缺乏架構將帶來哪些風險?

 

若未進行法律架構設計,加密資產將面臨:

 

  • 無法正式繼承

  • 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引發稅務合規問題

  • 法律爭議中難以主張權屬

  • 一旦被凍結或遺失,或將無法通過法律途徑追回

 

這些資產若未通過專門架構安排,通常不受傳統遺產規劃工具覆蓋。

 

信託架構的解決方案

 

香港信託制度為加密資產持有者提供了一種合法、清晰且具繼承規劃能力的架構,幫助其:

 

  • 將錢包或託管實體置於受託人管轄之下

  • 基於特定情形(如帳戶長期不活躍)設定訪問或轉換的觸發條件

  • 納入DeFi收益或代幣分配機制

  • 在無需經過遺囑認證程序的前提下,預設多階段繼承路徑

 

這種正式的結構可將原本非正式的數碼財富,轉化為可執行、可繼承、受法律保護的資產架構。

 

為什麼選擇香港?

 

當前多數司法管轄區對加密資產仍持觀望態度,而香港則是少數擁有成熟法律體系和監管信心的地區之一。

 

香港具備:

 

  • 普通法體系對加密資產作為財產的法律承認

  • 信託架構下的加密資產資本利得無須繳稅

  • 持有TCSP牌照的專業受託人服務

  • 靈活的信託契約設計與委託人主導權

  • 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及監管合規性

 

這一切,使香港成為大型加密資產組合的戰略性歸屬地。

 

案例:無風險守護加密資產

 

一位區域科技企業創始人將70%財富配置於冷錢包與交易平台。他設立了香港信託,並制定詳盡的條款:

 

  • 由實體架構持有錢包

  • 受託人通過信託契約接收分配指令

  • 受益人按預設觸發條件分階段接收資產

  • 以保護性條款明確排除非家族成員的參與權或受益權

 

該結構不僅避免私鑰遺失的風險,也阻止了法律爭議,並在跨境場景下實現無需遺囑認證的順利傳承。

 

可納入信託的資產種類

 

  • 硬件錢包與數碼代幣

  • NFT、代幣化知識產權、智能合約

  • 穩定幣與質押收益

  • 私募代幣、數碼證券

  • 通過控股公司持有的交易賬戶

 

上述資產皆被香港信託法承認為可持有與可轉讓財產。

 

數碼財富的戰略性規劃

 

越來越多高淨值加密資產持有者正採用信託架構,不僅為了稅務優化,更為了維持資產控制權、降低遺失風險。由遺產規劃與加密資產專家共同制定的現代化信託架構結合託管服務、法律觸發機制及專業設計條款,正逐漸成為標準配置。

 

結構性規劃的結論

 

香港在法律承認、結構工具、以及受託人專業服務之間取得了有效的平衡。對於需要跨代傳承、跨境操作並保持靈活可控的數碼財富而言,香港不僅是合適的架構地,更是具前瞻性的戰略選擇。

最新財富遠見